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心脏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好比自来水管的管道内结垢,久而久之,管道狭窄或堵塞,导致供水不足或无法供水。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约1139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多的不良生活习惯不仅使得年轻人的“三高”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这些也都是引发冠心病的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在心血管内科,前来就诊的二、三十岁的中青年患者不在少数,冠心病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一位30岁的小伙子,因持续性胸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给予口服“一包药”后立即转入我院急诊科。患者已有10余年烟龄,平常作息也不规律,经常熬夜,年纪轻轻就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经我科主任郑广生、副主任李垚会诊后,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急行PCI治疗,行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可见螺旋夹层,伴有血栓影,远段可见血栓影,患者较年轻,经介入团队评估后,决定行冠脉内溶栓及球囊扩张治疗,术后患者血流恢复正常,胸痛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患者出院后规律口服药物,未再出现过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1月后前来我科复查造影。
复查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恢复良好,未见夹层征象,未进一步植入支架。
专家科普
郑广生主任介绍,“介入无植入”是一种心脏介入手术的新理念,是以冠心病患者的需求为导向,“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应用可以改善血管狭窄,减少支架植入,适用于金属过敏、支架内再狭窄、分叉病变、血管狭窄、冠脉细小、不能耐受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更加年轻患者,可以帮助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及自身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助力更多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心。
人体的血管就像河道一样,介入治疗相当于把堵塞的河道打通,不少患者认为装上了心脏支架就“万事大吉”,但如果不注意后续的药物治疗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后期仍可能再次出现严重的心脏事件,正如河道的长期通畅,不仅在于关键时刻的疏通,还更应注意平日的“养护”。
最后温馨提示,近期温度骤降,春节期间的油腻饮食,都会使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更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保暖,合理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合理运动等健康的习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防患于未然,才是医生最希望看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