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改写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命运剧本”:从“判定卧床”到“独立行走”
发布时间:2025-09-01    来源:康复医学科    点击量: 11

1.jpg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没有康复科团队的精心治疗,我母亲可能都站不起来了……”近日,53岁的李女士的儿子将一面写有“巧手施治展技艺,耐心引导启新生”的锦旗送到康复医学科,并紧握医护人员的手反复道谢,言语间满是激动与感激。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位高位颈髓损伤致四肢瘫患者重获行走能力的重生之路。

病情危重

一场意外,让她陷入“全身瘫痪+多病缠身”绝境

       李女士因外伤致寰枢椎脱位,高位颈髓损伤,随即出现四肢瘫。然而,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由于高位脊髓损伤严重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出现了呼吸衰竭,为维持正常通气,医生紧急为其行气管切开术。同时,重症肺炎、肺不张(双侧)、胸腔积液、呼吸性碱中毒、电解质紊乱等20余种严重并发症轮番袭来。当时的她,躺在病床上,颈部活动严重受限,左侧肢体肌力1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且左侧肢体因脊髓灰质炎遗留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右膝关节因退行性骨关节病行置换术,生活完全无法自理。面对这一切,绝望似乎成了唯一的答案。

精准治疗

多学科精准施策,分阶段攻克“瘫痪”难关 

       患者经我院重症、骨科、呼吸科接力精准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并转至康复医学科。我科团队接诊后,并未因病情复杂而退缩。在科主任许坚指导下,主诊组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估,并量身定制了个体化、精准化的康复计划。

       第一阶段:稳住生命基础,为康复“铺路”。

       针对张女士呼吸功能差,合并肺部感染问题,康复治疗师首先开展呼吸功能训练,通过气道廓清技术、呼吸肌力量训练以改善通气。主管医师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调节肝酶水平等,为后续功能康复筑牢身体基础。

       第二阶段:改善运动功能,从“不能动”到“能动”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康复训练聚焦四肢运动功能恢复。结合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更差、肌肉萎缩明显,团队采用“左右分治、重点突破”的策略。对肌力较好的右侧肢体,通过主动肌力训练、手部分离运动训练,巩固其现有功能,逐步提升精细动作能力。对肌力较差的左侧肢体,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以预防关节挛缩;再通过主动辅助训练,逐步激活肌肉力量,从“轻微活动”到“能主动抬臂、伸腿”。针对颈部活动受限问题,通过针灸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逐步改善颈部活动度。

       第三阶段:重建行走能力,从“站得稳”到“走得远”。

       李女士四肢肌力明显提升后,康复训练进入“站立-行走”关键阶段。从借助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帮助她适应体位变化、增强下肢负重能力,到使用步行辅助器练习行走步态,康复师全程在旁保护、纠正姿势,每一步都耐心指导。

重获新生

独立行走+生活自理,锦旗致谢暖人心

2.jpg

       经数月系统康复治疗,李女士的病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大致正常;左侧肢体肌肉萎缩明显改善;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5级,左上肢肌力提升至3+级,左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不仅能独立完成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活动,还能短距离自主行走。李女士及家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为表达感激,家属特意定制锦旗送到康复医学科,“是你们用专业和耐心,把我从‘瘫痪在床’的绝境中拉了回来,给了我们全家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