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麻醉科主治医师冯毅凡、急诊科主治医师付亚帅接受组织安排完成援藏任务,他们一路向西,初次邂逅这片高原,让我们一起用心聆听,属于他们的援藏日记。
初来乍到
尽管很多业务还没正式开展
但今天让我感受到
这里需要我
——援藏医生冯毅凡
2020年6月9日 星期二
今天,我们援藏医生一行五人到达阿里地区普兰县。从海拔600米“高升”到3800米,每个人的高原反应或轻或重,但均无法避免。
普兰县不大,一共两条主街,用缺氧的频率和步幅,两小时内就可以走完。街上人很少,很多店铺都没开门。据当地人讲,因为疫情原因普兰中印尼边境口岸关闭,旅游经商的人流中断了,所以普兰县城显得很萧条。援藏队伍有纪律,不经允许是不能出城的,所以我们最习惯的适应方式就是白天在街上散步,晚上看天上的星星。昨晚仰望星空时我想,郭沫若一定没来过西藏,因为他在《天上的街市》里对明星和街灯的混淆,在这里绝对是清晰的各自,因为天高星亮。
昨天接到孟院长的电话:本来想让你们休息到周末,但上级要求周六要举行“普兰县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广场义诊,希望派医生参加。援藏医生在原单位都是科里的技术骨干,每天的忙碌早已成习惯,而且大家都急切的想了解这个气候、水土、饮食和生活习惯与内地大不同的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疾病谱。于是我们一行五人的小团队和上一批的八名队友组成义诊团。
我们10点半到达中心广场开始准备,广场中央进行着“非遗”的展示活动。藏族群众能歌善舞,他们习惯于用歌舞庆祝他们节日、表达他的欢乐与心情。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大约起源于距今600多年以前,比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在烈日炎炎的午后,大家顶着骄阳的炙烤,强烈刺眼的紫外线,通过细致的服务、精湛的医术以及“一对一”问诊的方式为当地群众解除一个又一个烦恼。大家耐心地为就诊百姓认真检查、解答,并普及了高原地区常见病和多发病防病治病的基本常识,免费发放药物,并仔细告知正确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很多百姓都慕名远道而来,经过积极诊治后都对医护人员露出了崇敬的眼神并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此次活动参与的有内、外、妇、儿以及眼科等多学科优秀的高年资医护人员。经了解,这里需求疼痛治疗的藏族同胞基数非常的大,作为唯一一个有这方面临床经验的医生,我义不容辞的扛起了重担!
过来就诊的病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翻译左右开弓,已经忙不过来,病人站在跟前总是要等翻译。有个大哥主动走过来为我翻译,他流利的和病人们交流时,我能听出来他是很尽心尽力的,虽然我现在对藏语还是一窍不通。
今天,是我援藏之路的开始和起点,我深有感触,这里需要我,我会将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精神在这里播撒,而我也会慢慢走近这里、融入这里、接受这最纯朴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