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援藏已过半年。现在仍清晰记得当初选择援藏时的毅然决然。回顾在藏区的点点滴滴,有过初来乍到的不适、也有过举目无亲的孤独,但正是那份对初心的坚守,让我度过了艰难的高原反应期,开启了人生中无悔的援藏岁月。
一份牵挂 一个使命
2020年6月4日,宝鸡市第7批援藏医生启程奔赴西安。大客车开动的一刹那,我眼眶湿润了,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年幼的两个孩子,眷恋和不舍之情,瞬时涌满心头……
搭乘飞机飞往拉萨期间,不由想起了院领导送别时的深情寄语和殷切希望:“医院将作为你们坚强的后盾,全力支持和帮助你们做好援藏期间的各种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希望你们保重身体,不负重任,不辱使命”。使命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一定要尽快适应环境,融入普兰县医院新集体,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充分展现宝鸡市人民医院的良好形象,不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辱使命地完成好此次援藏任务。
一份坚守 一种精神
初到普兰,湛蓝的圣湖,巍峨的神山,路边烂漫盛开的格桑花,山川秀美,远离喧嚣,普兰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宁静、安详,令人神往。然而,高原反应却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对于援藏医生来说,它永远是一道必经的坎儿,头晕胸闷、两脚发软、头疼欲裂成了每天必须做的“小测验”。失眠持续了两个多月,每天只能靠吸氧才能睡上两三个小时,而且睡姿基本是半坐或倚靠墙根站着。
我努力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以乐观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到诊疗服务中,积极承担危重病人的转运,乡镇普查,藏民体检,传染病救治防控等工作。其中,对一名武警战士的转运让我记忆犹新,车祸伤导致他肝破裂失血性休克,转运期间山路遥远又崎岖不平,只能手脚并用,一边用脚抵稳担架床,一边给病人大量补液,做好抗休克药物应用,最终病人顺利送达地区人民医院得到医治。第二天,再次去探望病人时,病人感激的目光、含泪的双眼,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份困境中的坚守是值得的,医生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有人说,“援藏干部就像一株株傲然挺立的藏柳,发挥着老西藏精神和新时代援藏精神”,我想正是这份信任,这种精神,引领着我鼓起勇气,不改初心。
一份情谊 一生难忘
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普兰县组织全县农牧民健康体检,我们要经常往返于各个乡镇,山高路险,还要忍受头晕缺氧、恶心难受等不适。我通过藏族同事翻译,耐心的为他们解答问题,细致的为他们做体检,从他们友善的目光中我感受到了认可与肯定,体检结束后,我们援藏医疗队员的脖子上总会被热情的藏族同胞挂上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记得在多油村结束体检工作后,一位在当地工作近30年的老村医请我们“喝秧子”,在酒碗上点三点酥油,庄重而富有特色的仪式,便是老村医最高的礼遇。这一份份厚重的情谊,令我终生难忘。
今天想来,不禁感慨万千。生命中,总有一次遇见,美到花开;总有一些缘分,暖到落泪;总有一些经历,刻骨铭心。因为援藏,我领略了祖国辽阔壮美的风景,结交了淳朴厚重的友情,历练了多姿多彩的青春。我为自己为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所做出的微薄贡献感到自豪。如若再次选择,我仍会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