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人医科普 | 糖友必读~健康指导
发布时间:2022-03-29    来源:内分泌科(何燕峰)    点击量: 16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直是严重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约10%,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个体化的辅导,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血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是以代谢紊乱症候群即“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诊断标准:(1)有糖尿病症状并且血糖≥11.1 mmol/L;(2)空腹血糖≥7.0 mmol/L;(3)葡萄糖耐量检查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患者的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最基本治疗措施,也是糖尿病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是药物,还是运动疗法都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前提下进行。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从而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应注意:(1)遵循个体化原则,制定饮食计划,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低盐低糖、高蛋白、高纤维素食物;(2)食物多样化,应遵循《中国膳食指南》各类食物均衡配比,可增加蔬菜占比,经常吃鱼、禽、蛋、瘦肉,避免大量进食高脂肪食物,如:坚果类,豆制品,奶酪类食物,宜多喝纯牛奶;(3)进食量和运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4)三餐合理分配:可根据饮食习惯将食物按每日3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但要基本固定,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患者的运动指导

       适度的运动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增强,机体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改变异常糖代谢状况。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选择活动种类,如步行、慢跑、健身操、打太极拳等,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最好采取有氧运动,要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饭后30分钟~1小时,运动时要注意预防发生低血糖,可随身携带糖果、巧克力、饼干等高糖分食物,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找安全的地方休息并进食高糖分食物纠正低血糖。

患者的用药指导

1、口服用药指导  

       糖尿病系终身性疾病,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但患者应了解自己服用药物剂量及方法。原则上,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年龄、并发症不同,选用的药物种类、服用的药物剂量就不同,不能千篇一律,不建议自行选用降糖药物,对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作用的机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合理、正确使用药物的意识,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2、注射胰岛素的指导 

       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保证剂量准确,未开封的胰岛素制剂应尽可能放在2 ℃~6℃的冷柜中储存,正在使用中的胰岛素应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温度超过28℃,一支胰岛素可在室温中保持有效期28天。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免频繁注射同一部位引起皮下脂肪组织重新分布,影响药物的吸收。

预防并发症,做好自我监测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身体检,特别是对眼底、尿液、肝肾功能、血脂、血压等的检查。注意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损伤,特别注意保持口腔、会阴、足部的清洁,皮肤出现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导致皮肤破损。穿宽松柔软透气好的衣服、合脚舒适的鞋袜,不要过紧。如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处理预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自行定期监测血糖,可选用合适的血糖仪测量指尖血糖,如血糖控制不佳,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运动,按时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如血糖仍控制不理想,建议及时就医,应选择专业的内分泌科就诊,携带服用药物或胰岛素及自行监测的血糖记录,以便专科医生给出切实有效的降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