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大空清而大地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气候乍寒乍温,并且多风,疾病容易“趁虚而入”。小编特撰此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您进行全方位的养生保健!
起居养生
清明时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阳气生发,因此人在起居方面应与之相应。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清明时节气候乍暖乍寒,气温波动很大,早晚温差大,因此不宜过早过快减少衣服。否则极易受凉容易引发疾病。清明时节也是呼吸道及过敏性的高发季节,因此要注意天气变化,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并且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裨益。
运动养生
清明过后,草木陆续生长,适量的户外活动可促进人的阳气生发,民间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放松身心的习俗。同时,这一时节又是登山的好时候。踏青登山是个很好的有氧运动。不仅能使心肺功能得到极大的锻练。还能很快地消耗脂肪,加强腿部的肌肉力量。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要考虑到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状况。内心要热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多运动,多锻炼形体,多享受阳光、陶冶性情。老年人的活动则应在天气和暖,春气盎然的时候进行,以打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及散步运动为主,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如清明时节脾胃不好的人群,可以推荐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经常练习对脾胃有保健作用。
鉴于当前疫情形势,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适当踏青十分有利于疏通肝气。亲近人间草木,就是顺应肝气。行走田野,游山观水,目视远方,欣赏绿色,手攀足爬,沐浴东风,吐纳气息,都属于养肝的行为。
饮食养生
清明时节,正值春天,春与人体五脏的肝脏相应,肝脏有升发的作用,调解人体气机,这个季节人体肝脏最旺盛。如果肝火过旺,就会对脾胃的消化功能产生影响。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因此,清明节气宜多吃柔肝食物。饮食要清淡,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少食辛辣焦燥之品如葱、姜、蒜等。此时,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推荐茯苓薏苡仁瘦肉汤作为食补佳品。
调畅情志
春季阳气生发,人的情绪容易波动。而清明也是传统的祭祀节日,思念故人、寄托哀思要适度宣泄。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疫情期间,宅家时间久了,就容易出现倦怠、心情郁闷、焦躁、烦恼等情志波动,因此舒缓心理压力尤为必要。心态要平和,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如过度兴奋、忧虑、悲伤、恐惧,遵守各项防疫规定,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工作、娱乐,是调养肝气的好办法。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向朋友、亲人倾吐或鼓励参加轻松愉快的业余活动,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
其实,清明还是品新茶的时节,这个季节饮用绿茶、花茶较为适宜,小编推荐楂麦佛手茶(山楂、麦芽、佛手)以及二花茶(玫瑰花、合欢花),适合日常饮用。另外,中药逍遥丸也可改善忧郁情绪。
最近很多人有春困的现象,很多春困是肝气旺和脾湿造成的。要解决春困,多睡反而不是办法。困时应急的办法可以闻一闻风油精或清凉油等,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推荐养生祛困粥——扁豆莲子粥。可用白扁豆20克,莲子15克,银耳10克,粳米100克制作即可。
清明时节,尽管“春瘟”流行,但我们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不扎堆、不聚集,一个人到树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放下烦恼与压力,从而达到与自然同气相求的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周围冷暖空气的刺激,及时增减衣物,以防外界环境的不适致血压上升,如在该季发现劳累或悲伤过后头晕头痛、眩晕乏力或血压过高等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