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抗疫日记 同心守“沪” |春风十里 期待归来的你
发布时间:2022-05-03    来源:援沪医疗队    点击量: 208

眼神的力量

       眼为心声,疫情让口罩遮挡了面部表情,但眼神仍然在传达着内心的情感。

       援沪医疗队出发时,我能读懂领导、同事们眼中的“信任、鼓励、注意安全”;而家人眼中流露出的“依依不舍、不要有后顾之忧”,让我感动之余更加充满了信心!

       抵达上海后,带队领导眼神中的“果敢、坚毅”激励着大家,出发前的充足准备使我们自信、快速地进入到全面的工作状态。进入方舱后,看到患者眼神中的“信任、感激”,我感到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经过半个月地艰苦奋战,我们工作的2期方舱“0死亡,0感染、0重症转化、患者清0”后关舱,我从队友们的眼中看到了“喜悦,自信,再接再厉!”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尽沧桑换新颜!当“战胜疫情、动态清零”的决心从14亿双眼睛中传出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必胜!中华必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   贾汝臻


1.jpg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四月的上海疫情肆虐,全国人民的心被纠结在一起。这个被称为“东方明珠”的国际大都市,在疫情的折磨下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驰援迫在眉睫。随着“秦尽全力,共同守沪!”的铿锵誓言,2022年4月15日,带着院领导和同事的嘱托、家人的期盼,我们踏上了驰援上海的征程。

2.jpg

       刚到上海,我们被安排进方舱医院,去照护那些确诊患者。第一次进方舱医院,大家有些陌生、恐惧、也有点不适应,然而在疫情面前,这些都不是问题。患者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在贾洁护士长的带领下,我们迅速展开工作,划分工作小组,相互配合相互鼓励,用我们的勇气和担当,为患者筑起了一条通往康复的道路。方舱医院里有一个年龄最小的患者,他只有一岁多。看着被病魔折磨的孩子,想想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孩子!要坚强!阿姨陪你一起打败病魔!加油!”孩子也很听话,配合着我们的工作,还常常举起大拇指为我们点赞。随着持续的治疗和照护,所有患者的病情迅速好转,我们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姐妹们工作之余带着病人在方舱里跳网上流行的“毽子操”。刚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竟然大受欢迎,患者的参与度非常高。我们这样做既帮助患者锻炼了身体,又给他们舒缓了情绪,让患者们离早日康复又近了一步。

3.jpg

       在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舱内患者全部治愈出舱,这一场仗我们打赢了!然而,万里长征还未结束,抗疫的硝烟仍未散去。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4月26日,接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上海工作组的安排,我院援沪医疗队需协助上海市完成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大家顾不得疲惫,踊跃参加,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出征时的誓言“众志成城!一起守沪!”核酸采样是一个既考验体力又考验沟通能力,还容不得半点错误的工作。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核酸采样工作,对大家的精神和体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然而,我们没有一个人畏缩不前。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冲锋在前,郑小军副院长更是到采样点为大家加油打气,把支部的关怀带到每个人身边。腰酸腿疼,汗流浃背,手指通红,勒痕累累……在一次次体力透支的情况下,我们咬牙坚持,迎难而上,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有人说我们是“逆行出征的勇士”,有人说我们是“白衣执甲的战士”,还有人说我们是“守护平安的天使”。其实我们和千千万万的抗疫人员一样,都是平凡人,我们做了自己想做和能做的事情。转眼就是五月份了,家乡的槐花已经漫山遍野的盛开了吧!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众志成城!一起守沪!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必将摘下“口罩”,去到我们想去的地方,回到我们想回到的地方。


普外肝胆科   乔瑞

4.jpg


疫情就是命令,守“沪”义不容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次上海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接到医院援驰上海的通知后,我义无反顾的第一个报名参加。当59名人员名单确认下来的那一刻,我心里也有忐忑不安和对家人的不舍,但是很快我又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更应肩负自己的责任。

5.jpg

       4月15号我们陕西省1591人乘坐高铁抵达上海虹桥站,到站后看着窗外空旷的街道,你无法将繁华喧嚣与如今的上海联系在一起。在我的印象里上海是热闹年轻的城市,如今却是全程静默,心里不免有些伤感。4月17日我们正式接管奉贤区青村零号基地方舱医院,今天是我来沪的第十天我们的团队渐渐熟悉了各班的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参与紧急抽调的核酸采集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每天过的却很充实,在方舱里那些患者质朴善良,积极配合我们各项治疗与工作。还有不少志愿者帮助我们分发饭食维持秩序,真的想对他们说一声谢谢您。看着她们期待自己治愈出院的眼神我明白只有不断地将自己的工作细致化高效化,才能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让他们早日健康回家。虽然都是轻症但是天天圈在这里不免会有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为此每天我们还组织大家一起跳呼吸操,听舒缓心理的音乐,希望用我们的行动让他们真实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说,疫情带来了灰暗,我们这些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萤火,只需等待,光明终将到来!”


呼吸内二科   薛亚妮

6.jpg


我的抗疫日记

7.jp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光荏苒,日月更替。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全民迎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真的想做点什么,我们愿意负重前行,我们愿意把背影留给家人,把希望留给病患,因为我们口罩前面是生命,口罩背后是责任。

       转眼来上海十四天了,在方舱医院也工作十二天时间了,我有很多感触。我们看到有健康痊愈可以回家的病友们,有乐观向上积极配合治疗的病友们,还有耐心等待结果充满希望的病友们。他们在方舱医院里度过他们人生中不一样的每一天,而我们只能是陪伴他们度过艰难的每一天。

8.jpg

       只有真正进入方舱,才能理解里面人们的心情。从进方舱医院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感觉到,上海的市民坚强、理性,总体上素质很高。但是,在方舱医院住久了,受多种因素影响,他们也会表现出焦虑、恐慌的情绪,有时候也会发一些牢骚。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护士要以爱心与耐心,努力做好心理疏导,不断化解他们的情绪,确保他们心理健康。

9.jpg

       有时候,人们的焦虑来自不确定性的感觉。例如,做完核酸后,每天都有不同的病人过来问,我们的结果怎么还没有出来?什么时候结果才能出来?此时,我们会给他们进行大量的解释工作,请他们安心等待……。聊过一会后,病人说,“没事,我就是发发小牢骚,发完了也就没事了,”其实想想,病人真的也挺不容易。

       工作完后的我们,累并快乐着。脱下口罩的那一刻,耳朵都青了,脸部的压痕过了很久还是没散下去。但是我们相信笼罩满城的阴霾终将被阳光驱散!

10.jpg

       在方舱医院,我深深地知道,我们这些“大白”是病人们的依靠,我们只有通过专业的知识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他们恢复信心,坚强而坦然地面对病毒。  

       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愿岁月静好,未来充满希望! 


泌外一、二病区  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