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人医科普 | 立夏养生
发布时间:2022-05-05    来源:中医科(曲萌)    点击量: 163

       今年5月5日,我们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夏季开始的标志,温度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万物旺盛。《黄帝内经》里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五脏之中,“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那么立夏该如何养生呢?

一、不要贪凉

       春夏养阳,日常当以温热饮食为法,一切寒凉冰冷之物均应慎食,特别是初夏阳升。饮食冰冷会直损人体阳气,大大削弱机体抗寒能力,冬季之时必不耐寒。而且,寒凉饮食肠胃受伤,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营养跟不上,到盛夏之时人体能量消耗更大。

       此外,适当使用风扇和空调,室内外温差不易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宜少于25℃。增减衣物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避免着凉或出汗过多,尤其心脏病患者应避免气血瘀滞,以防病发。

二、重视精神的调养

  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情绪,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

三、适当午休

       立夏后,逐渐昼长夜短,大家的作息时间也随着改变,这时可适当增加午休,在一日当中气温最高的中午,这时人极易出汗,体倦神疲,小憩30分钟~1小时为宜,不宜过久。午休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人来说,最好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四、运动能生阳强脏腑

  进入夏季,太阳升起的时间早,一般早上6点天就亮了,人也应顺时而起,呼吸吐纳,排出体内蓄积一宿的浊气,以助阳气的提升。随着入夏,运动强度可适当增加,所谓动则生阳,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升发阳气,强健脏腑功能。要提醒的是,外出运动锻炼,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但是,夏初阳气未旺,尚不宜采取剧烈的运动方式,以防耗伤太过而泄汗伤阳。

五、饮食宜清淡

  立夏节气,从潮湿向闷热过度,湿重于热或湿热夹杂让人甚为困扰,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此时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

       煲汤中药材宜健脾去湿之品,如淮山、芡实、扁豆、小米等以帮助身体排湿,即使清热也不宜过于寒凉,也可用利湿之物,如薏米、赤小豆、玉米须、茯苓等。胃寒的人可加入生姜、陈皮以温中理气和胃,即使清热也不损脾阳。

       莲子,夏季养心,莲子清心火,安心神,在暑热逼人的季节里最适合煮粥入食,也可以调理肠胃。

       荷叶茶,荷叶及莲心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敛液止汗、止血固精等功效,餐前一杯荷叶茶,既解暑,又瘦身。

1.jpg

       曲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主治医师。师从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解英教授,随师临诊,深谙其道,坚持经典与临床相结合,衷中参西。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精通于肺癌、乳腺癌、消化系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尤其擅长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和晚期肿瘤康复治疗;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中医治疗有独到心得;在月经不调、痛经等中医妇科病、慢性肺系、慢性消化系疾病、骨质疏松、失眠、汗证、心悸、内伤发热等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