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内镜,是填补了普通内镜、体表超声和CT等所不能覆盖的一些特殊适应症的内窥镜,因其能发现内镜下双眼看不到的病变,使得消化内科的诊疗更精准全面故而被称为消化内镜医生的“第三只眼”。
近日,我院新引进了一台国际新一代的富士SP—900超声主机,在继承上一代超声系统卓越可视性的基础上,提高成像精度,优化诊断方案,为实现消化道肿瘤疾病的“三早”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什么是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检查(EUS),就是一门将内镜与超声结合在一起的检查技术。该技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当内镜插入消化道后,医生在内镜下直接观察消化道病变的同时,还能利用内镜下的超声探头清晰地探测和分辨出消化道管壁的各层次结构,获得消化道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简单来说,超声内镜是普通内镜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它的出现,不仅弥补了普通内镜只能看消化道表面结构的不足,还能进一步对深层组织进行观察。可将消化道管壁分成5层(与其解剖结构相对应),可轻易分辨出壁内肿瘤的生长层次,5层结构中任一层次的中断及异常变化可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同时超声内镜检查微创安全,门诊和住院患者均可进行检查,且绝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
为什么要做超声内镜?
我们用一个病例来进行剖析:
患者甲在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时,发现一大小约1.2*1.0cm黏膜下隆起,但结肠镜下无法确定病变是什么性质以及层次深浅。
这是由于普通的胃肠镜看到的只是消化道最表面的一层黏膜(黏膜层),可以诊断大多数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息肉、肿瘤、胃肠炎等。但对于胃肠道黏膜下的不正常隆起却无能为力。
而超声内镜却有“透视”功能,它能通过超声技术判断藏在黏膜下的病变长在哪一层,是什么类型的包块。
消化科超声内镜医生在使用15MHz微探头为这位患者进行超声扫描检查发现了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低回声病灶,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实测截面大小约13.70*8.00mm,诊断直肠神经内分泌瘤可能,随后只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便可进一步确诊和治疗。
超声内镜的适应症有哪些?
1.确定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起源和性质。
2.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术前分期(尤其T分期)、浸润深度及评估外科手术适应症、术后随访。
3.消化道相关内镜下手术的术前精准评估。
4.可通过狭窄段,在消化道狭窄部位的应用。
5.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
6.消化道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
7.静脉曲张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定。
8.显示纵膈病变。
9.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
10.胰胆系疾病。
白光胃镜提示食管中段上皮下病变;超声胃镜提示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低回声病变,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考虑食管平滑肌瘤,予以胃镜下微创治疗,ESD完整切除。
白光胃镜提示胃底上皮下病变,病变中心溃疡形成;超声胃镜提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病变,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考虑间质瘤,存在不良因素,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普通肠镜提示直肠见一隆起性肿块,表面不规则溃疡形成,污秽苔附着。超声肠镜提示病变区域呈不规则低回声改变,内部回声不均,边界不清,部分扫查层面黏膜下层中断,考虑黏膜下浸润,予以外科手术治疗。
做超声内镜前需要准备什么呢?
1.空腹准备。超声胃镜一般需要空腹,并在检查的时候注入脱气水进入胃肠道,因此,术前6-8小时需要禁食禁饮。
2.对于肠道的超声内镜检查,还需要口服泻药,并在口服泻药前遵循流质饮食。
3.停止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剂及抗血小板等血液稀释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华法林等)。
咨询电话:消化内科-3272095
内镜室-327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