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疾病患者后期肺康复尤为重要,近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救治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科室为其进行了有创无创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但咳痰能力差,于是行俯卧位通气、肺康复后,患者顺利出院,患者及家属感激不尽。以慢阻肺为例带大家认识肺康复。
您是否存在以下表现:呼吸短促、呼吸快浅、说话不够气 、运动易出现疲劳、咳痰不够力,以上表现就是肺功能低下的表现。按照肺功能减退分级可分为:
0级:日常生活能力和正常人一样。
1级:一般劳动较正常人容易出现气促。
2级:登楼、上坡时出现气促。
3级:慢走100米以内即感气促。
4级:讲话、穿衣等轻微动作便感到气短。
5级:安静时就有气短,不能平卧。
由钟南山院士主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慢阻肺的总体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4%,女性患病率为5.1%。慢阻肺患者在中国已超过4000万,预计在2003-2033年期间,中国将会有6500万人死于慢阻肺。在所有肺部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最“不动声色”的“杀手”。因此,钟南山院士建议公众应该密切关注和留意以上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或者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测血糖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对于如抽烟人士、反复咳痰、气短的人、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的高危人群,更要警惕,应从40岁就开始检查肺功能。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来说,治疗不仅局限于药物治疗,已有更多的研究关注患者身体功能和心理的全面康复,如果积极行“肺康复”,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临床症状都会得到有效改善。
1、什么是肺康复呢?
说起肺康复,很多人说,哦,我知道,肺康复就是锻炼呼吸,练习吸气呼气。对的,肺康复是要练习呼吸,但是肺康复不仅仅只有简单的锻炼呼吸功能,它还要包括心理支持、宣教,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综合性康复方案。用以稳定,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等等,让慢性气道疾病患者能发挥最大的呼吸功能潜能。肺康复是医疗实践的艺术。肺康复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或控制呼吸疾患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教患者获得日常生活中最大活动量,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延续。
2、肺康复治疗原则
肺康复治疗应以患者肺功能问题为导向,进行针对性治疗。
1.心理治疗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缓慢进行,症状时有时无,患者自我感觉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心存疑虑。以致患者和家属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对此医生除了积极处理患者躯体上的不适,还要对出现的心理障碍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的同时,耐心解释各种疑问,介绍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不断鼓励,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
2.1 改善肺部通气肺康复技术
(1)缩唇呼吸锻炼法
患者缓慢的用鼻深吸气,然后撅起嘴唇轻松的做吹笛式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10min,每天3~4次。在患者感受到最大费力为止,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可逐步调节缩唇训练的难度。
(2)膈肌呼吸锻炼法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全身放松,经鼻吸气,从口呼气,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开始每日2次,每次5min,熟练后可渐增加至10~15min/次,每日2~3次。
(3)胸部扩张运动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陪人将双手置于患者欲扩张肺叶对应的胸廓上,请患者呼气,感受肋骨向下向内移动,陪人手掌同时向下施压,在患者吸气前瞬间,快速向下向内牵张胸廓,诱发肋间外肌收缩:请患者吸气,并抵抗陪人双手阻力。通过训练改善受限肺叶,胸壁再扩张,进而增加通气量。
(4)吸气肌阻力训练(IMT)
通过各种不同直径的管子或弹簧提供吸气时阻力。
a 患者经由口中的阻力训练器吸气;
b 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增加到20~30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每日2~3次;
c 当患者的吸气肌力和耐力有所改善时,逐渐将训练器的直径减少或增加弹簧阻力。
个体化设置合适的阻力起始,逐渐增加训练器的阻力,从而让患者虚弱的吸气肌(主要是膈肌)进行足够反复负荷力量的训练,逐渐提高吸气肌的强度和耐力,并且增加患者的用力肺活量和减少呼吸阻力,改善呼吸劳累感。
2.2 促进肺部清洁的肺康复技术
(1)体位引流
借助合适的体位,将肺部化脓性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在支气管及肺内的化脓坏死物顺位引流至大气道,再经口咳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具体方法:每0.5~1.0 h翻身1次,引流体位摆放10~20 min,每日1~2次,清晨或入睡前为佳。
(2)咳嗽训练
①患者处于放松姿势,坐位或身体前倾,颈部稍屈曲。
②患者掌握膈肌呼吸,示范咳嗽及腹肌收缩。
③患者双手置于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
④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
⑤当患者将这些动作结合时,指导患者做深但放松的吸气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3)运动训练
遵循循序渐进、适度适量的原则,指导患者按推荐运动方案进行,运动频率为每周至少3次,运动强度为40%~85%的最大摄氧量,每次运动时间20~60min。主要包括上肢训练、下肢训练及全身训练。
A 上肢训练包括:
手臂提举运动,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下垫枕头)或坐位,双手臂伸展交替朝前缓慢抬起,至舒适位末端,然后缓慢放下,每组5次,3组/d;曲臂弯举,手持哑铃或沙袋,双臂放于身体两侧,缓慢屈臂举起重物再缓慢放下。
B 下肢训练包括:
踝泵运动,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慢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s,然后脚尖缓慢下压至最大限度保持5s,然后放松,每组10个,2~3组/d;模拟深蹲,手扶椅背,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再缓慢下蹲,双膝保持正直不外翻或内扣,然后缓慢站起,每组10个,2~3组/d。
C 全身训练包括:
全身训练包括:步行、呼吸体操、上下楼梯、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等。通过规律、长期、有效的肺康复治疗措施进行干预,能明显改善肺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况。
3.氧疗
氧疗是慢阻肺康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严重慢阻肺患者,进行长期的家庭氧疗,其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下列指标的者宜进行长期氧疗:(1)静息时PaO2<55mmHg,PaCO2>45mmHg,SO2<88%。(2)第一秒肺活量<1.5L,或用力肺活量<2L。(3)觉醒时PaO2>50mmHg,但睡眠中氧饱和度降低。注意事项:长期氧疗氧浓度不能过高,以小于30%为宜,间歇低流量吸入,每天吸氧时间大于15小时。这些专业指标可以随时请教我们,及时给您提出专业性指导。
4.营养支持治疗
慢阻肺患者由于病程长,年老体弱,抑郁及胃肠功能减退等原因,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消化吸收不良,常合并营养不良,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少食多餐,软食为主,以高蛋白,富含糖类和淀粉类的食物为主。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慢阻肺患者,宜进食高能量食物,因为呼吸困难时呼吸肌做功多,耗能多。不宜进食高蛋白或高糖食物,因为高蛋白食物会刺激呼吸中枢兴奋,加重气促症状。淀粉或糖份过高的食物可使体内二氧化碳产生过多,加重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易导致呼衰发生。此时最好进食含脂肪比例高的食物,有利于患者热量的补充。
肺康复是一项日趋成熟的治疗项目,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价值甚至超越了任何一种药物治疗。将肺康复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则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温馨提示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每周四下午,针对肺康复开设呼吸操训练及相关宣教课。欢迎有需要的患者前来咨询就诊,电话0917-327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