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李奶奶,现年101岁,1周前在家不慎滑倒摔伤,感右髋部疼痛,在家卧床1周,髋部疼痛逐渐加重,并逐渐出现胡言乱语状态,患者家属遂拨打120,送至我院骨二科住院,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重度骨质疏松,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腰3椎旁占位性质待定。完善相关检查后,科室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前
手术后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威胁大,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后的死亡率高达40%,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考虑到患者已超过百岁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脆弱的骨骼就如同豆腐渣一样,并且入院时已开始胡言乱语。在这个“节骨眼”遭遇“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对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医生来说也是难上加难。因为高龄老人一般围手术期病情变化较快,手术治疗无疑是挑战医学“禁区”,麻醉及手术风险极高,且术后当天极有可能送至ICU,后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下肢静脉血栓、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给家人造成负担,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李奶奶的家属陷入了两难。但考虑到患者心肺功能尚可耐受手术,为了不让病人长期煎熬在床上继续承受疼痛,即使冒着风险,骨二科团队也愿意努力一搏,希望能帮助病人度过难关。
骨二科主任张彦祥主任医师一方面邀请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讨论、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尽科学的手术方案;一方面和患者家属进行了多次沟通,并为家属耐心解释手分析手术的利弊:超高龄患者的手术,既是对外科医师的考验,也是对麻醉医生的考验,对于医生来说,降低风险的选择就是保守治疗,而对于患者来说,无论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都存在极大的风险,但根据患者情况手术治疗成功后会让患者和家属的生活质量大大优于保守治疗。听了张彦祥主任的分析后,患者家属商议决定采取手术治疗。
骨二科团队经过全面且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张彦祥带领骨二科团队于患者入院后第三天实施手术。麻醉手术科主任陈治富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室护士全力配合。术中李奶奶状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平稳送回病房。据李奶奶回忆,术后当晚自行活动右腿已感觉不疼了,当晚美美的睡了一觉,手术后第一天,感觉头脑也清楚了,不再胡言乱语,满脸的愁容也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术后张彦祥每天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骨二科护士长王艳带领护理团队从康复、饮食、心理疏导等各方面进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第三天就开始扶着助行器下地站立,行走,李奶奶的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在功能锻炼的间歇期,时常和科室其他几位行膝关节置换的高龄老人在一起交流康复锻炼的经验,传授长寿的秘诀。
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超高龄骨折的病人越来越多,病后单纯卧床不积极采取治疗不仅不利于疾病康复,更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也应在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才有助于患者健康恢复。宝鸡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团队突破年龄禁区为百岁老人成功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打破了本院该术式的高龄记录,也为科室今后开展此类手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