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5日,进入“小寒”节气,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正是小寒时节天气寒冷的生动写照。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那么,在养生保健方面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小编建议如下:
起居调护
小寒时节,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处于高发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气寒冷。此时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医所说的“子午觉”,即每天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及午时(中午11点到1点)是养肾最需要睡觉的时段。对于小阳人和阳康们来说,保证休息也是促进疾病恢复、缩短病程的重要途径。
小寒防寒:护好4处
①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头颈受风寒侵袭,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头痛,甚至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高领衣服、围脖、帽子等都可以保护头颈,冬天在室外即使戴一顶很单薄的帽子,也有助于防寒。
②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后背是人体督脉的循行之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建议:腰背保暖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太阳,背对太阳而晒,可壮养人体之阳气,使全身气机调和畅达。
③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腹部是连接身体上下的枢纽,人体身上很多重要的穴位都在此,如神阙、气海、关元等。建议:腹部保暖除了平时要保证穿着外,也可两手搓热后按摩腹部,来提高自身的驱寒能力。
④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可助肾中阳气升发,有利健康。对于近来“小阳人”和“阳康”们,睡前泡脚,对于缓解头痛、周身乏困也有好处,有利于血液循环,缓解紧张焦虑情绪。
饮食调养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猪腰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能够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非常适合冬季食用。而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在体内,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冬日家中不妨煮些山药羊肉汤、羊肉羹、当归山鸡汤等,都是此时温补的佳品。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小寒气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这时的饮食应减咸增苦,多吃如苦瓜、陈皮、莲子心、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
对于身体虚弱、慢性病患者,冬季也是运用中药汤药或膏方调理的好时机,俗语云“冬天进补,春来打虎”。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对于新冠感染后咳嗽,也可选用一些食材进行食补,比如萝卜猪肺止咳汤、银耳雪梨百合粥、玉竹老鸭汤等,也可选用茶饮缓解症状,比如橘皮、沙参、麦冬、桔梗、太子参、百合等配伍组方泡茶饮益气养阴、滋阴润肺,具体可咨询宝鸡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新冠康复门诊。
感染后咳嗽除了药膳粥品、茶饮等,还可以尝试以下穴位按摩: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适当的局部点按或针灸可以缓解咽痛、头痛、腹部疼痛或咳嗽等身体不适。
天突穴:位于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此穴对咳嗽、哮喘、胸痛、咽痛等肺系病证,按揉可部分缓解。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此穴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适当对穴位按摩,对咳嗽、咳痰症状有一定改善效果。
曲萌,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主治医师。师从山西省名中医、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解英教授,随师临诊,深谙其道,坚持经典与临床相结合,衷中参西。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精通于肺癌、乳腺癌、消化系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等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尤其擅长中医药防治肿瘤放化疗毒副反应和晚期肿瘤康复治疗;对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结节等中医治疗有独到心得;在月经不调、痛经等中医妇科病、慢性肺系、慢性消化系疾病、骨质疏松、失眠、汗证、心悸、内伤发热等疾病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