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脑弥散张量成像 (DTI)应用
病例20:患者,中年女性,外院发现脑病变,来宝鸡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进行了颅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获得脑神经纤维束图像(DTT)以及多种定量参数值,为疾病的鉴别诊断、诊断分级以及手术路径选择提供了定量信息。
图1:DTT图(侧位)
颅脑主要的神经纤维束显示,左侧额顶部病灶周围神经纤维素显示异常。
图2:DTT图(正位)
颅脑主要的神经纤维束正面观。
图3:DTT图(病变局部图)
病灶周围神经纤维束受压弧形移位,呈抱球样。
图4: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
病灶局部的各向异性指数值。(图左下角显示测量数值)
图6:容积比(VRA):
病灶与相应正常对照侧脑组织容积比数值对照。
图7:T2-加权轨迹(T2)
病灶与相应正常对照侧脑组织数值对照。(图左下角显示测量数值)
为了获得脑神经纤维束高清、完整的显示,医学影像科张军晖副主任医师和毕国强主管技师决定选择更复杂,更耗时间(常规四倍)的序列扫描。随后在ADW4.6工作站耗多时处理出颅脑高清DTI图像和病灶的各种参数值,为病变的定性,定位,定量提供了重要信息,也为神经外科团队精准的,完整的切除血供极其丰富的病变组织,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术前决策价值。最终,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应用,综合多种定量参数,影像诊断(病变类型、分型、分级)与术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
磁共振脑弥散张量成像 (DTI)简述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基于常规磁共振影像技术发展出的新兴影像表达方法。DTI是MRI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可以显示每一个体素的信号强度,而且还能够计算3维空间中张量方向的具体数据。再经由图像数据的处理将每一组的方向箭头进行加工,形成神经束的线性图像。
DTI不仅通过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描述了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方向性,同时也通过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平均扩散率(mean duffusivity,MD)、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A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RD)来更加具体地描述组织中的水分子扩散的方向和大小,提供了定量参数。
DTI 技术是目前唯一一种可提供活体白质微结构、无创定性和定量信息的 MRI 技术,通过可视化和量化白质纤维束来评估脑组织的微细结构,DTI 不需要任何额外设备、对比剂及化学标记物,就可以区别显示白质纤维的走向及完整性,了解病变造成的白质纤维束受压移位、浸润与破坏,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临床应用范围
1、大脑发育不全
出生后,大脑将经历一场漫长且复杂的发育过程,组织的各向异性不断增加,利用DTI技术可以定量分析不同部位脑组织的各向异性程度,显示大脑的发育过程。代表性疾病为孤独症、小儿脑瘫等。
2、脑肿瘤
定量分析肿瘤组织特点及鉴别肿瘤级别,鉴别正常白质纤维、水肿及肿瘤区域。便于医生在术前、术中能更清楚掌握肿瘤和白质纤维的情况,使手术方案更加安全可靠。
3、脑卒中
可检测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损伤有显著优势,可用于白质纤维束变性等研究,以及颅内灰质微观结构改变。长期DTI随访观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卒中后临床病理学演变过程的认识。
4、抑郁症
可精确定位精神病灶,揭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疾病的细微反常变化,精确显示神经纤维传导束,引导进行大脑手术或再生医学的修复治疗。
5、脑白质变性
脑白质病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心理和社会行为,从而导致认知障碍,通过DTI技术可以揭示脑白质变性疾病导致的神经纤维束受损部位及程度,单独显示受损的每个纤维束,从而为该病的精准诊断打下基础。
温馨提示
宝鸡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在全市最早应用GE3.0T静音磁共振开展脑肿瘤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Gd-DTPA、DWI、3D-ASL、MRS、SWI、以及DSC、DTI……等),在脑肿瘤的诊断、鉴别、分级及治疗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展视野,紧跟影像医学发展,挖掘高场磁共振先进设备的功能,合理应用新技术造福患者。
如图片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